1、看题材
机绣是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,考虑到市场需求的数量,必须选择较多人可以接受和喜欢的题材。比如牡丹(花开富贵)、梅花(报春图)、山水(旭日东升)、老虎(高瞻远瞩)等等。看到这样题材的大幅
刺绣,立刻心里就要产生警惕。如果价格便宜得不可思议,那么就可以判断为机绣产品。
2、看线光
机绣最初使用的绣线是化纤质地的,而且往往双股线编结在一起,好像细细的麻绳一样。这样的机绣是很容易分辨的。后来,机绣对绣线进行了改进,使用化纤添加少量真丝混纺的绣线,而且改成单股的,这样就与纯蚕丝线很接近了。
遗憾的是,这样做出来的机绣虽然很像手绣,但是绣面上泛着一层贼光,与丝绸温润蕴藉的光泽大不相同。熟悉丝绸的人一看便知。所幸机绣不能完全采用纯桑蚕丝的绣线。
因为绣花机器的机针运动频率很快,如果使用纯丝线的话,一定会起球。而且纯丝线的强度不够,很容易拉断。
3、看劈线
手工刺绣需要根据造型、工艺的需要将绣线劈成16份、32份,最多可以达到64份。然后使用其中的几份制作刺绣。因此,手工刺绣作品中,绣线粗细是富于变化的。一般总会有2、3种不同粗细的线,或者多达十多种不同粗细的线。
机绣最初是不能劈线的。后来经过改进,开始使用不同的粗细的线制作不同区域。但是,机绣的绣线粗细选择是有限的,现在看来一般只有2种。也许未来,机绣会采用更多的粗细选择,但是还是很难达到手工刺绣的水平。
4、看造型的细节
机绣无法处理好造型的边缘、尖端等细节。对于工笔风格的花鸟,手工刺绣可以使用适当的针法将花瓣绣制得非常均匀、干净、玲珑剔透。而机绣制作的花瓣边缘和尖端部分是模糊的、混乱的、参差不齐的。
对于其他的一些细节,如小鸟的尖喙、羽毛的纹理、叶片的向背等,也是如此。现在,机绣在这些细节上已经有了重大改进,但是仍然与手绣无法相比。
5、看色彩配置
机绣的色彩选择是有限的,色块之间的过渡比较生硬。可远观而不能近玩焉。手工刺绣的色彩丰富,过渡中间色的层次很多。画面细腻生动,气韵流畅。
扩展资料:
传统技艺“刺绣”:传承不易 创新很难。
刺绣业似乎赶上了一个好时代:不少流派进入了地方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非遗传承人的手工艺人,有了政府保护和资助,有了安心研究传统艺术的心境;
在礼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上,刺绣获得热捧,明代绣娘韩希孟以董其昌的画作为粉本的绣品,如今拍出的价格甚至高过画作本身;江苏、湖南等地,更是形成了初具规模、运作良好的绣品市场,养活了众多以刺绣为生的绣娘。
但市场红火,也让人心浮躁。一件作品拍卖出高价,必然会招致一窝蜂的模仿、跟风,进而又降低了整体的艺术水准。
例如,苏绣首创、多用于绣制中西绘画作品的“乱针绣”如今随处可见,但由于许多绣娘对国画、油画等缺乏理解,没有绘画基础和审美修养,难以处理光影明暗、色调变化等各种关系,刺绣行业设计人员又严重缺乏,绣品大多经不起端详,绣出的人像经常出现嘴斜、鼻歪等形状。
除了市场浮躁导致艺术水准下降外,传统刺绣还面临着原料、辅件等配套缺乏带来的巨大困扰。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刺绣传习馆馆长、沈寿刺绣传人张蕾说,刺绣要使用编织紧密的塔夫绸和色彩稳定、细致的16或24色上好丝线,现在都很难买到;
各种刺绣针法所需长短不一、各有“奥妙”的绣花针,如今多半只能在日本、香港等地寻觅;好作品“三分绣七分裱”,刺绣品最好手工装裱,而如今机器装裱盛行,优秀的手工装裱师傅却越来越难找。